随着社会的发展,涌现出一些新名词,如“啃老族”、“
奶嘴男”等,之所以有这些现象,都是因为孩子的自主能力没有培养起来,习惯了依赖别人。那么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如何让孩子学会自立呢?
1、给他一个空间,让宝宝自己往前走
婴儿最初都是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,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家长应该理智地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,让他走出屋外,奔跑在庭院,甚至走得更远,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。
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,有各式各样的方法。比如给孩子一面墙,他可以悬挂自己的物品,也可以把它当画板……
2、给他一个时间,让宝宝自己去安排
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。虽然和每一个人一样,孩子的一天也是24小时,但是他可以自己安排的时间有多少呢?如果时间的安排完全由成人包办,孩子只是去执行,那么孩子的生活能力就永远也培养不出来了。
给孩子时间,能引导孩子不断地思考自己,规划自己,从而发展了他安排生活——一种人的重要的生存能力。
3、给他一个条件,让宝宝自己去体验
用“拔苗助长”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培养孩子,肯定要失败的,但是认为“树大自然直”,消极地完全“顺其自然”的态度,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遵照客观规律,积极创造条件,让孩子去锻炼,去体验,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。
4、给他一个权利,让宝宝自己选择
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,但家长由于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,总是不敢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,而如果从来不给他选择的权利,孩子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,永远没有自主性。
5、给他一个问题,让宝宝自己找答案
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,经验告诉我们:孩子爱不爱提问题,是关系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;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,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。